2050淨零轉型 政府須做4大行動

趙家緯 蘋果新聞網 2021/04/27

2021年是全球矚目的氣候行動年,美國總統拜登在4月22日地球日,邀集來自40個高碳排放以及高氣候風險國家的領導人召開全球領袖氣候高峰會,不僅被視為美國重返國際氣候談判的先聲,也以此迫使各國推進減碳承諾。蔡英文總統也在當天宣示:「2050年淨零轉型是全世界的目標,也是台灣的目標。」以此回應去年9月青年團體發起抗暖大遊行後,持續至今的社會壓力與國際趨勢。

在全球領袖氣候高峰會,碳排大國提出新的減量承諾,美國、加拿大、日本承諾在2030年減少45%至52%,在長期淨零目標上,只有巴西將原先的2060年淨零承諾,提前至2050年達成。而各國雖已承諾將全球2030年的減碳缺口縮減12%至14%,但想要將增溫控制在1.5℃以內,還有一段落差。此外,這次高峰會有3個國內決策者應掌握的重要訊息。

目標入法協助產業轉型

首先是法國總統馬克宏所說的「2030是新的2050」,強調除了長期淨零承諾,更需要未來10年的具體行動。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呼籲,富有國家應在2030年之前淘汰燃煤,國際貨幣基金總裁喬治艾娃則敦促各國應藉由碳定價政策,在2030年之前將每噸二氧化碳的價格,由2美元提升至75美元,這些都將成為未來10年檢驗各國氣候政策強度的依據。

其次,氣候危機也是最好的經濟轉機,白宮在2030年減碳目標的新聞稿便同時強調良好的氣候政策可以創造「高薪且與具有工會保障的工作機會」,以及「確保美國在潔淨能源科技上的領導地位」。他們也在高峰會議程中安排「氣候行動的經濟機會」場次,邀請鋼鐵工會與電氣工會分享減碳投資可創造的前景。

最後,氣候危機就是國安危機。如同美國防部長奧斯汀「氣候與國家安全」場次中,直指「氣候危機已經使其更難捍衛美國與其友邦」,因此將與18個情報單位合作針對氣候變遷與國安衝擊,研擬極具影響力的「國家情報評估」(The National Intelligence Estimate)。

比較該高峰會的討論重點與蔡總統該日的2次發言,台灣若要推動2050年淨零轉型,仍須採取下列4大重要氣候行動:第一,將2050淨零目標明確入法。去年12月環保署提出「氣候變遷因應法」草案後,歷經多次跨部會協調,卻遲遲未見行政院提出修法版本。在蔡總統提出目標後,應儘速入法,並提升各部會的氣候治理權責,讓台灣能夠成為亞洲第一個將2050淨零目標入法的國家。

第二,應更積極規劃氣候基礎建設投資。據統計,台灣1年花在減碳上的政府預算僅4.5億元,即使納入私部門的氣候支出也僅26億元,遠遠不足以因應氣候危機。政府應掌握這2年因景氣大好、稅收豐厚之際,仿效拜登政府提出大規模的氣候基礎建設投資計畫,方可加速台灣的減碳速度。

第三則是需面對石化業、鋼鐵業與電子業3大產業排碳量占台灣4成的現狀,責成主管機關研擬產業淨零轉型路徑圖。

最後,既然蔡總統也極為重視轉型過程中可能受到衝擊的弱勢族群,則可參考蘇格蘭邀集產、官、學、公民團體與工會代表成立「公正轉型委員會」的方式,研議提出氣候及職訓行動計畫,並協助高排碳產業轉型。

蔡總統展現國家領導人高度,提出2050年這樣超越傳統政治決策時間軸的國家願景,後續端賴研擬具體政策、促進利害關係人積極對話,方可使淨零轉型內化至台灣價值。

Leave a Comment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